脫貧攻堅,中國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中國人民也不等不靠積極作為——
奮鬥是脫貧的秘訣
■馬裏陸軍中尉 庫裏巴利
如果回國後有人問我中國是什麽樣子,我會告訴他們,去親眼看看吧,你們會找到滿意的答案。
第一次來中國,我驚嘆於這裏的隧道、輕軌、高架橋,人們可以非常便捷地出行,簡直太方便了。盡管在來之前,我就已經知道中國在基建方面非常厲害,因為我們馬裏的一些公路就是由中國企業承建的,但是來到中國後,我發現這裏的基建比我想象的更棒。
有人說這些現象只屬於城市,在鄉村,還有許多人為了脫貧而奮戰。為了讓我們了解中國脫貧攻堅的實踐和成果,我所在的陸軍勤務學院組織我們去參觀了重慶市武隆區一個正在進行脫貧攻堅的山村——中嶺村。
在我看來,如今的中嶺村已經算不上貧困。從寬敞的馬路到整齊的房屋,從現代化的學校到茶園和蜂蜜等產業,讓我很難感受到貧困的痕跡。從當地村民的講述中,我了解到,因為中國政府一系列脫貧攻堅的舉措,讓這個村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很好奇他們走了一條怎樣的脫貧之路,直到我在村裏看到了一位失明的老婦人。盡管眼睛看不見,但她依然在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那一刻我明白了,貧窮並非命中註定,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來改變命運,而不是只等待別人的幫助。
奮鬥,是脫貧的秘訣。中嶺村的貧困我不曾親見,如今的富足卻是親眼所見。為了擺脫貧困,中國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現代農業、提升教育水平等等。但同樣重要的是,中國人民也有著擺脫貧困的強烈意願,並為之艱辛付出。
貧窮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即便是發達國家也有很多窮人,更不用說非洲的許多發展中國家。馬裏經濟發展落後,擺脫貧困離不開其他國家的援助,但也不能過於依賴經濟援助。比如,我給你錢,你花掉了,你還是一樣,並沒有進步,但如果我教給你一門技術,你就能自己實現發展,這樣才是長久的、可持續的。中國朋友告訴我,這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中國是幫助民眾脫貧的好榜樣,中國的成就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回國後,我會跟我的同胞分享中國脫貧攻堅的經驗,告訴他們中國人民有多麽強烈的意願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告訴他們中國政府為了幫助貧困人口脫貧采取了多少措施。希望這些寶貴經驗,也能幫助我國的民眾擺脫貧困。
脫貧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但首先要在思想上有所改變,然後付諸行動,而後才能達成目標、改善生活。通過雙手改變自己的命運和人生,改變自己國家的面貌,每個人都應該心懷夢想,腳踏實地地行動起來。
(解放軍報記者徐琳,通訊員張大科、黃一蘋采訪整理)
?